文|刘莹 编|李亚
对于那些“没资源、没背景”的中小险企来说,这将是一场硬战,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从2023下半年开始,保险行业大事记可以说一个接着一个,“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再到刚刚发生的“万能险结算利率调降”……没有一个词不挑动着每一位从业者的神经。
行业发展逐渐走向良性正轨,企业也从粗放式扩张转而向精细化发展转型。对于大型险企和“银行系”险企来说,由于自身的资源背景优势,预计给其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然而,对于那些“没资源、没背景”的中小险企来说,这将是一场硬战,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时代的浪潮下,每个人都是一颗沙砾,以往靠追加费用来拿下规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对于大型险企来说,其具有资金、资源、品牌等综合优势,且对成本管控、合规风控等要求较为严格,预计给其造成的冲击相对较小。对于“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银行系”险企来说,其具备一定的股东背景优势,长期影响或也不大。
然而,对于那些业务规模有限,与银行的合作方式相对单一、合作深度相对有限的“没资源、没背景”的中小险企来说,毋庸置疑将会受到“报行合一”的波及。
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正增长的公司为61家,占比84%,明显增多。其中,有47家公司的增速跑赢市场,占比约为64%,大多数高速增长的公司都集中在中小险企中。这也意味着,规模越小的公司,整体保费增速越快。
然而,中小险企保费增长越多,也意味着其承担的压力越大。一方面,目前投资市场收益并不乐观,2023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收益率只有2.92%,这与中小险企前期投入成本并不匹配。虽然短期现金流能够得到保障,但长远来看,或许会造成利差损风险。
另一方面,“偿二代二期”实施以来,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出现普遍下降,中小险企都在力求“补血增资”。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去年年末下降了2个百分点。面对偿付能力下滑,不少险企先后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血”。据《险企高参》不完全统计, 去年一年来险企发债、增资总金额已超2000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险企的处境只会愈发艰难。如何渡过当前难关、解决生存问题成为中小险企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诚然,中小险企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与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去年在3.5%产品炒停售下,上半年是保费节节高、大家赚得鼓鼓的佣金的“狂欢”,然而下半年后,监管部门先声夺人打了一套组合拳给保险行业降降温。去年8月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一个月后分窗口指导银保渠道落实“报行合一”。在此背景下,中小险企难以再打价格战扩张规模,短期收益也下降了不少。据悉,不少中小险企10月份银保渠道的新单期交保费挂零。
再加之受LPR多次下调以及金融合理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银行息差收窄已成为趋势。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从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银行手续费及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回落。其中,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微增;工商银行前三季度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92.31亿元,同比下降6.07%;农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7.57亿元,同比下滑0.89%;交通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5.8亿元,同比微降0.78%。
由于此前保险公司给银行的手续费在30%左右,银行的中收较高;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后,银行要想维持此前的中收水平,就需要再多卖一倍甚至两倍保单来“以量补价”。然而之前在3.5%产品炒停售下客户的投保意愿已被透支,银行客户经理的销售难度只增不减。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险企需要与合作银行重签协议,同时自身也存在“产品荒”问题。与此同时,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后,随着银行中收下滑,银行一线营销人员的绩效大打折扣,一线营销人员的代销热情骤减,部分人员持观望态度。
国联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用设定上限及递延支付等要求,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利润空间,可能会对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积极性有所影响;同时随着产品的重新报备和切换,预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短期的产品供给,从而对银保渠道的保费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不过,目前正值险企迎战“开门红”的重要时期,与银保渠道的冷清相比,个险渠道相对回暖。
《险企高参》发现,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万能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低风险投资者的新宠,交费期基本都在10年以内,3年交、5年交的相对更受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起,中国人寿推出鑫耀龙腾两全保险、鑫禧龙腾年金保险、鑫耀年年养老年金保险、鑫耀鸿图年金保险。其中,鑫耀龙腾两全保险、鑫禧龙腾年金保险均为3年交费、8年期满,且以上这些产品均为3%预定利率的传统险,同时匹配2.5%保底利率的万能账户。
平安人寿方面则推出了御享财富3.0年金保险,主打3年或5年交费,8年满期。
利率下行趋势的大背景下,寿险产品普遍的3.0%比银行存款普遍的2.0%更有吸引力,随之而来的是个险渠道逐渐回暖。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6146亿元、4339.49亿元、2239.77亿元、1597.38亿元、972.6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9%、6.8%、4.4%、1.9%、9.7%。
从单月表现来看,与10月保费清一色下滑不同,5家公司11月保费收入呈现“两升三降”的分化格局。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当前居民对于防御性的金融需求相当旺盛,险企开门红主打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等储蓄类产品契合当下客户需求,且险企内部积极筹备,投入较多资源,以及采用线上化的展业方式,将驱动开门红业绩超预期,尤其是更早启动开门红的险企,业绩边际改善将更受益。
不同于大型险企,对于中小险企来说,如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提升产品竞争力、适度减少对渠道资源的依赖尤为重要。原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陈文辉近期演讲表示,保险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中小险企与大型险企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是很难有出路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保险公司只有在服务区域和服务特色上下工夫,形成差异化经营,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保费高增长、投资收益骤降,中小险企难逃“中等规模”陷阱?!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