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莹 编|李亚
2023年,由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叠加权益市场波动,保险资管在利率、信用和权益投资方面也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从2003年最早开业的人保资管,到2023年10月最新成立的中邮资管,目前保险资管机构数量已有34家。直到现在,保险资管行业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其资产管理规模早已不同往日。
近日,备受保险资管公司关注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最新收益率情况出炉。Wind数据显示,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在2023年仅成立50只,创近五年新低;业绩方面,在756只组合类保险资管中,2023年取得正收益的共计472只,占比62%。
2022年,受资管新规落地、股债双杀等因素影响,保险资管压力山大;2023年,由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叠加权益市场波动,保险资管在利率、信用和权益投资方面也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展望2024年,保险资管又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正收益产品占比6成
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资管能力输出的重要载体,近日,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2023年“成绩单”新鲜出炉。
Wind数据显示,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在2023年仅成立50只,创近五年新低。而在2019年到2022年,产品分别成立了81只、236只、173只和95只。
业绩方面,其表现分化明显。Wind数据显示,在可得数据的756只组合类保险资管中,2023年取得正收益的共计472只,占比62%。从不同产品类型看,近九成固收类产品取得正收益,约12%的权益类产品取得正收益,混合类产品中约22%为正收益。其中,483只固收类产品平均收益率2.74%,155只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9.22%,118只混合类产品平均收益率-5.35%。
与此同时,在公布了2023年复权净值增长率且成立已满周年的155只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中,只有19只产品净值增长率为正,其余136只产品收益为负。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2023年的业绩较2022年有所改善,但总体看来,保险资管在权益市场仍面临着较大考验。
低利率叠加权益市场波动,
规模、业绩“冰火两重天”
近年来,随着保险资管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竞争加剧、市场环境变化等问题,保险资管的资产端也在不断承压。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3)》,保险资管行业管理资金,呈现以保险资金为主、业外资金为辅的多元化结构。截至2022年末,接受调研的32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资金总规模为2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其中,共管理保险资金19.67万亿元,占比80.39%。
同时,共管理业外资金4.8万亿元,占比19.61%。其中,管理银行资金2.53万亿元、管理养老金1.42万亿元、管理其他资金0.84万亿元。
然而,保险资管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下同时也暴露了一个问题——行业整体业务规模与收入增长不匹配。
数据显示,除了大家资产、华夏久盈资产暂未披露年报之外,已有31家保险资管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情况,31家保险资管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327.23亿元,与2021年的365.18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0.39%;净利润合计141.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2.11亿元,下降7.19%。不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表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保险资管机构的业绩下滑,早已在市场预料之中。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管行业整体业绩下滑,与其资产端承压有关。
从占据保险资管资金近八成的保险资金来看,前三季度年化财务收益率为2.92%,综合收益率为3.28%,资产端压力明显。另据保险资管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行业综合收益率分布整体集中在3%以内,中位数在(1.5%-2%]区间。不同于2020年、2021年保险公司收益率全部为正,2022年有14%的保险公司综合收益率为0%以下。
泰康资产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近期在“2023年四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上坦言道,近年伴随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与社会融资模式深刻转型,资本市场环境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对保险资产配置带来诸多挑战。
具体而言,其一是利率中枢下行、波动收窄,这使得通过利率择时创造超额收益的难度显著上升;其二是合意资产供给稀缺,信用违约进入常态化;其三是权益投资回报总体承压,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
段国圣指出,总体来看,保险行业和保险资管行业在利率、信用和权益投资方面均面临着较大考验,资产配置难度显著上升。
大资管时代来临,
保险资管机构发力第三方业务
在权益市场估值处于低位、利率水平不高、市场信心尚待恢复的情况下,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曾在大会上表示,保险资金应坚持多元化配置思路,除底层的股债大类配置外,还要关注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衍生品等品种的投资价值,优化收益来源。
从各大保险资管的行动来看,目前,提升第三方资管业务占比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去年年内共有5家保险资管机构获准试点开展ABS及REITs业务。
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主要是指面向保险公司同业、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机构,受托管理同业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
2023年3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第4号——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要求(试行)》,拓展了资产证券化(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主体,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ABS及REITs业务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自律监管等关键事项。
同年10月,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作为首批保险资管机构,获准试点开展ABS及REITs业务。深交所在公告中表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ABS及REITs业务,是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此外,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31家保险资管公司中已有8家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具体包括国寿资管、平安资管、泰康资管、太保资管、人保资管、太平资管、新华资管、大家资管。
截至2022年末,平安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为4.37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5150亿元,较年初增长0.6%;泰康资产管理规模超2.8万亿元,其中第三方资产1.7万亿元;人保集团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为7870.6亿元;太保集团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724.12亿元,较年初增长2%;新华资管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为4796亿元。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正收益产品超6成,解密25万亿保险资管版图与生存进化论;至暗时刻已过或长夜将明?!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