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莹 编|李亚
2023年共有1337家人身险公司、723家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
曾几何时,机构开到哪里,业务就做到哪里。但近些年随着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保险公司也一度出现了“关店潮”。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统计,2023年共有1337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同期新设立机构1071家,年内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净流出”达266家;此外有723家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同期新设立机构785家,年内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净流入”62家。
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加速“撤退”,与近两年来保险业发展增速放缓、投资端承压等因素不无关系。在此背景下,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生存成立“第一要义”,减少机构与人力成本成为其“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年内已有1337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同期新设立机构1071家,年内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净流出”达266家。
从退出的分支机构来看,大型险企撤销的机构数量最多。其中,国寿寿险分支机构撤销364家;泰康人寿撤销分支258家;平安寿险撤销分支219家;太保寿险撤销分支212家。
从新设分支机构来看,2023年人身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有1071家,远高于2022年的162家。这主要是因为去年6月份瑞众人寿、中汇人寿、海港人寿先后获得保险许可证,而这3家公司都接管了原有保险主体的业务,原有主体的分支机构较多。据统计,2023年三季度,上述3家人身险公司新设分支机构总计1002家。
与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大量退出相反的是,财产险公司扭转净退出势态。数据显示,2023年共计723家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同期新设立机构785家,年内财产险公司分支机构“净流入”62家。其中,人保财险分支机构撤销355家;大家财险撤销分支94家;平安产险撤销分支15家;太保财险撤销分支8家。
险企分支机构“净流出”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据监管数据,2020-2022年,退出市场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别为971家、2197家、2966家。
近年来保险公司出现了分支机构撤离潮,本质上是行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部分分支机构退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险企需考量分支机构运营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在发展压力下,险企必须优化调整网点布局,裁撤经营能力不佳的分支机构,提升留存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效益。
险企大幅度减少分支机构与其投资端承压严重、盈利亏损以及偿付能力下滑等方面不无关系。
目前投资市场收益并不乐观,不少公司净利由盈转亏。去年保险业前三季度的财务收益率只有2.92%,而过去10年能达5.28%。净利润方面,去年前三季度76家寿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221亿元,同比减少28亿元;其中51家寿险公司出现亏损,只有25家实现盈利。
此外,自“偿二代二期”实施以来,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年第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去年年末下降了2个百分点。
由于盈利空间被压缩,险企尤其是中小险企必须要优先保证生存,势必要通过减少分支机构等手段来维持总公司的稳健发展。在此背景下,除了撤销分支机构,减少人力成本也成为了险企“降本增效”的一环。
据统计,自2019年年初开始,保险业职工人数已连续四年下降,且从趋势上看并没有减弱。数据显示,2022年末保险业职工人数已经仅剩111万,较2018年的顶峰124万,减少超13万人。
上市保险公司的数据更是引人注意。作为行业的领头羊,这些公司在行业中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其员工数量变化尤为注目。
2022年,10家上市险企中公布职工人数数据的险企有7家,仅众安在线人员正增长,人保、平安、太保、国寿、新华其他6家公司均在缩编。
其中,中国平安减员最多,为11759人;其次是中国人保,减员六千多人。从人员下降幅度来看,新华保险降超5%,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下降幅度超过3%。而众安在线由2021年3791人增长至3969人,为上述7家上市险企中唯一一家职工人员正增长的公司。
事实上,保险公司以及员工人数的“大瘦身”,代表着以往“人海战术”的高光时刻已化为历史,转而向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转型,这背后反映的是险企在转型中不得不面临的行业阵痛问题。
《2023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相较于2018年,2023年学历结构有所提升特别是高学历的营销员比例上升显著。其中,本科占比由20%上升至22.7%,本科以上占比由1.9%提升至3.3%。
与此同时,近年来为推动代理人渠道改革转型,监管方面也出台了不少政策。
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提出保险公司在人力方面挤干水分,实现真人、真保险、真架构的同时,需提高代理人进入门槛,推动代理人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变。
2023年11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研究起草了《个人保险代理人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讨论稿)》(以下简称《标准》(讨论稿)),将保险代理人拟设四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四级(初级)、三级(中级)、二级(高级)、一级(特级)。
人力清虚、提质加速、分级制度……寿险行业转型背景下,代理人精英化成大势所趋。随着个险销售人力逐步清虚,更多险企将目光放在了核心队伍的增员上,“优增”策略成为企业共识。
中国人寿此前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不希望追求销售队伍数量上的简单增长,而是在量和质上追求平衡,随着增员质量和育成效益的不断提升,预计明年会进一步抬高增员标准。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认为,“寿险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保险业长期以来通过短时间招募人才来销售,这种粗放式经营的模式今天行不通了,现在保险代理人进入一个专业化、职业化、绩优化的新时代。”
来源:险企高参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你这么好看,一定要点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多家头部险企动作频频!超2000家分支机构“离场”,职工人数四年减少13万,保险业春天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