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耿一康 编|顾柠
大股东几欲“跑路”,退场意浓。频频亏损的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人寿”)正风雨飘摇。
6月28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最新披露显示,北京人寿的并列第一大股东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供销社”)拟出清所持有北京人寿的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3.986%。事实上,这已是北京供销社第三次尝试将其所持北京人寿股权挂牌转让,前两次挂牌均未能成功转让。
据《险企高参》了解,北京人寿自2018年成立起,保费收入连年增长,但净利并未进入盈利期。直至去年,该公司实现了净利润1191万元,为自开业以来首次盈利。不过,这一势头在并未得以延续。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惨遭1.83亿元大幅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险企高参》查阅北京人寿披露的偿付能力发现,在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北京人寿的13位高管2023年薪均超百万,而2022年,北京人寿的最高年度薪酬为650万元,处于同业高位。
大股东三度转让4亿股股权
意在退出非主业项目 加快资金回笼
《险企高参》注意到,6月28日,北京产权交易所产权转让正式披露信息显示,北京供销社公开挂牌转让北京人寿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3.986%,转让底价为81776.14万元。股权转让披露信息显示,北京供销社由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全资持股,是北京人寿三家并列的大股东之一,持股13.986%。
事实上,这已并非是北京供销社首次转让北京人寿股权了。早在2021年,北京供销社就曾试图以36158.05万元的底价转让其持有的北京人寿4.99%的股权,但该尝试最终未能成功。时隔2年,2023年11月28日,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再次挂牌清仓所持的13.986%股权,但结果未能如愿。
就在上一次北京供销社拟出清股权时,北京人寿曾做出回应称“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现持有北京人寿13.9860%股份,按照目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属于保险公司财务投资II类股东,其转让股权意向属于股东单位正常商业行为,历史上也曾有类似转让挂牌情形,均不会对北京人寿的日常经营产生任何影响。北京人寿历年来公司治理结构良好,2023年度公司治理评估等级为B级,为银行保险机构最高评级,公司目前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各类经营指标均居行业前列。”
由此来看,本次转让已是北京供销社第三次“离场”动作。与前两次转让相比,除了交易地价与之前的挂牌一致外,在受让方资格条件方面,挂牌信息明确指出“无”。即除了必须满足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外,对潜在受让方未设置任何额外的条件限制。结合北京供销社三次转让股权的表现来看,这无疑是释放了迫切退出的明显信号。
实际上,出清股权一事早有迹象,就在2023年10月,北京供销总社的三季度工作会上,北京供销总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李大维便提出,要加大非主业项目退出工作力度,加快回笼资金。
不仅如此,想要离开北京人寿的股东并不止北京供销社一家。据《险企高参》了解,北京人寿背后共有9家股东。其中,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供销社、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3.9860%,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股东有4家。为华新世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草桥实业总公司、朗森汽车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2.5874%、12.4829%、12.4829%、10.4895%。此外,恒有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鹏康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9997%。
2021年,中国地热能的全资子公司恒有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曾计划以2.37亿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的4.99965%股权,最终结果未能成交。2022年,北京人寿三家第一大股东之一的北京韩建集团因股权争议而与意向受让方对簿公堂,其持有的4亿股股份目前已全部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其中3.6亿股被质押,429万股被冻结。
2023年实现开业后首次盈利
大股东退场的同时,这家刚刚成立六年的年轻寿险机构2023年刚刚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以“首都”命名的寿险公司,北京人寿备受业界关注。北京人寿成立于2018年2月,是由原中国保监会批准,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社会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28.6亿元。凭借着其与生俱来的政策优势、服务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北京人寿自成立起保费收入增速突飞猛进,实现了翻倍式增长。2018-2023年,北京人寿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1亿元、12.7亿元、26.14亿元、45.47亿元、46.62亿元、54.78亿元。
保险公司素有”七平八盈“定律,或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北京人寿自开业连亏五年后,于2023年迎来了首次盈利。2018-2023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13亿元、-0.52亿元、-1.56亿元、-2.11亿元、-1.89亿元、1191万元。
不过,这一盈利的势头并未得以延续。今年一季度,北京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28亿元,同比增长31.5%。但保费收入的稳健增速却难掩净利的惨淡。2024年一季度北京人寿净利润亏损1.83亿元,较去年同期1489万元呈现出悬殊的巨额亏损差距。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北京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96.01%、183.39%,均满足监管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亏损以及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偿付能力报告中预测今年二季度北京人寿的偿付能力两指标将有所下滑,这也意味着北京人寿未来需要通过多种“补血”措施来改善偿付能力状况。
事实上,对于偿付能力承压的问题早在2021年8月北京人寿就有增资的意向,计划在原有基础上等比例增加注册资本金28.6亿元人民币,将注册资本金提升至57.2亿元。然而,多位股东相继转让股权的聚到导致增资计划的搁浅,想通过“外部输血”进展渺茫。
面对增资计划的受挫,北京人寿不得已转向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在2021-2022两年间,该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三次公开发行了总计14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补充债券,债券期限定为10年,初始票面利率设定为5.50%。据债券条款规定,如果公司在第五年结束时不行使赎回权,那么从第六年开始直至债券到期的剩余五年内,票面利率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00个基点。而在该公司在2023年报中表示,将不会行使赎回权,这意味着北京人寿的财务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总资产230.73亿 高管团队13人
在寿险公司当中,北京人寿还算是妥妥的“新生”,且规模也并不算大。根据总资产排名,2023年76家寿险公司中,北京人寿以230.72亿的总资产排在第51位。
虽然规模不大,但北京人寿的高管团队可谓“庞大”,且阵容亮眼。根据202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来看,该司高级管理层13人,配备六名副总经理。具体来看包括:总经理王修文(1971年生),副总经理分别为马勇(1972年生)、王原(1964年生)、李国良(1968年生)、雨浓(1977年生)、陶瑞飞(1978年生)、刘睿文兼任董秘(1978年生),还有总精算师邵宁(1975年生)以及两名总助李东(1967年生)、李建兵(1965年生)、总精算师邵宁,合规负责人兼首席风险官虎欣,审计责任人郑瑾,财务负责人王琳。这之中,雨浓、陶瑞飞、刘睿文三人的副总经理资格都是去年6月份开始任职的。且三人都是75后,年富力强。
而北京人寿董事长郭光磊则属于是“跨界履职”,其此前并无保险业的从业经验,而在北京市深耕多年。生于1963年的郭光磊现已61岁,曾任北京市水利局团委副书记,北京市团委副部长、常委,北京市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农经办)书记、主任等,2018年北京人寿开业后的首任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北京人寿筹建期间的拟任董事长并非郭光磊,而是马勇。2016年末北京人寿获批筹建,注册资本人民币28.6亿元,“落户”为北京。当时,原中国保监会在批复中表示,北京人寿拟任董事长为马永勇,拟任总经理是汪军。
然而到了2018年5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先后批复了郭光磊北京人寿董事长,汪军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而马勇的职务则变为了副总经理,直至今日。期间,北京人寿变更了一次总经理,2021年汪军因工作变动卸任,而接任者是当时的副总经理王修永,也并非马勇,其间波折不得而知。
然而从履历上看,马勇出生于1972年5月,今年52岁,长期在保险行业任职,曾先后担任太保寿分公司副总经理,华夏人寿分公司总经理等职务。而现任北京人寿总经理王修文也是专业人才,1971年生人,曾任幸福人寿副总精算师,利安人寿总精算师,北京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
另外《险企高参》查阅公开信息发现,北京人寿的高管待遇不错。但据该公司2022、2023两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北京人寿高管层最高年度薪酬分别为650万元,在当年非上市险企中排名第三,与同处北京的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相比,后者同期最高年度薪酬仅168.55万元。另外从2023年披露数据来看,该司13名高管的年薪也均在100万元-400万元之间,可谓丰厚。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大股东竟3次出清股权!六岁北京人寿新迎三名75后副总,有人领薪650万;一季度再亏掉1.8个亿…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