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苦”,都被收获时的“甜”抵消了。
“灰头土脸,是我们小院独有的一种浪漫。”近日热播的农业真人秀《出道吧!科技小院》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说这话的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韩朔,到古生村科技小院后的第一项任务是“收垃圾”,询问村民时还曾被当成“诈骗犯”。可最后韩朔却很感恩过去的这段经历,而这正是科技小院的魅力。
《出道吧!科技小院》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拼多多发起并支持,其中的“科技小院”最初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和团队创建的科研助农项目,旨在把实验室中的成果和技术,应用到农户实际生产场景中。除了教师团队外,很多高校的农学生也会来科技小院实地体验、研究课题。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发展出1800多个科技小院,节目则主要聚焦于云南大理古生村,记录了总台主持人、盗月社两位美食博主和拼多多团队组成的研学团,与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一起体验垃圾分类、农业种植等活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虽然只有两期,却在播出后吸引大量关注。同名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破千万,“村民大叔田里劝学生别学农”等节目相关话题阅读数均达到百万级。
而节目在成为公众茶余饭后谈资的同时,也让大家认识到,原来在古生村,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农学师生,在为三农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而他们策划的项目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图源:罐头图库
古生村的“蝶变”
多年以前,张福锁教授的团队在科研领域发展成熟,每年能发表一百多篇英文文章,但张教授也在想,发的这些论文,农民们能用上吗?为了验证自己的科研技术和成果,2009年,张教授带领团队在河北曲周白寨村搭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
起初,科技小院只是单纯帮助小农户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其实简单改变施肥用量、浇水时机,小麦亩产就能大幅提升。
后来,团队开始尝试从产业链的角度思考问题,除了优化生产技术,还帮助农户引进新品种、防治病虫害、建立加工厂、健全电商市场营销等。如此一来,农户产量、销量都有保证,科技小院还间接助力了脱贫攻坚。
经历了这两个阶段后,目前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成为了首个迈向“3.0+”版本的科技小院。团队对乡村的改造,已经不仅仅限于农作物生产,其希望在保护环境、保证作物产值的同时,通过发展民宿产业、打造网红等方式,提升村子整体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古生村作为苍山下、洱海边的村落,有其独特的场域环境,这也是张教授团队选中这里的重要原因。
常驻古生的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金可默解释称,如果在北方地区,给作物吃“4碗饭”,其不仅长得好,且环境也不会污染,但在古生村,“4碗饭”虽然能让作物长好,却会造成污染。因此团队的任务,是在只给作物喂“1-2碗饭”的情况下,收获吃“4碗饭”的效果。
这并非易事,很多农户不理解,肥料用在土壤里,为什么会污染洱海?即便理解了,也不敢降低肥料的使用,怕影响产量,进而影响收入。
而科技小院,想打造的是针对类似情形、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何以古生村科技小院为原点,洱海区域共发展出了15个不同研究方向的科技小院,汇集了一百多名研究生、四十多个科研团队。
通过前期调研,科技小院师生们发现古生村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主要被三个问题所限制。其一是面源污染来源不清,其二是作物产值低、环境损失大,其三是环境保护改变了种植结构,导致农户收入减少。
在此背景下,古生村长期缺乏收入来源,青年人大量流失,农户经济来源以外出打工为主。村子里的百姓过得相对艰难。
不过,与此同时团队也注意到,村子里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当地人习惯于把大部分钱投在房子上,导致几乎每家的房间都住不满,有很多闲置空房。
于是,科技小院师生们从发展古生村民宿产业入手,同时进行面源污染防控、绿色高植种植、有机固废资源化等课题研究。
在小院师生们的帮助下,有农户家因为将9个闲置房间用做民宿外租,曾7天赚了1万元;至今,古生村已经培育出63家有接待能力的民宿,还有62家在装修;高值种植虽然仍在试验阶段,但初期效果已经得到了农户们的认可,未来有望进行大规模推广。古生片区也已实现农田氮、磷排放减少30%-50%,氮、磷入湖负荷减少10%以上的初期目标。
帮李叔收完莴笋,研学团和古生村科技小院学生在田头闲聊。(《出道吧!科技小院》供图)
“靠天吃饭”是农村给很多来到科技小院的学生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一场连续的暴雨,就可能毁掉农户们几个月的努力,很多时候明明尽心尽力地呵护作物,卖的时候却还不够本钱。
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技术控制的,而这也是科技小院最擅长的事情。
来自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石权,来到科技小院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固废资源化。通过将村子里收集来的牛粪、厨余垃圾和秸秆结合,制作出绿色有机肥料,石权成功让当地农户认可了自己的工作,还进一步做到了垃圾分类后的资源有效循环利用,降低了施肥成本。
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刘琳,主要负责研究蔬菜种植的课题。她所在的团队发现农户施肥量远超作物需求量,于是开始在试验田中进行“减肥”处理。最后团队发现,改变肥料类型、缩减肥料用量后,不但能降低成本,也保证产量稳定。
但想帮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仅仅从科研的角度看待问题还不够。
金可默坦言,就算帮农户种的再好,如果长时间卖不出去,又或者是卖的价格过低,农户们对科技小院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农作物产量高了,比产量低的时候给农户带来的烦恼更多。
科技小院亟需能为古生村填补市场化空白的帮手,而这也正是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最熟悉的工作。
通过培训引导、资源倾斜等方式,拼多多可以助力农户打开销路。平台上的农货节、年货节等促销节日中,农产品始终是百亿补贴的重点品类。以去年双11为例,陕西苹果、丹东板栗等应季农产品累计销量破百万单,沾化冬枣、漳州葡萄柚、渤海大虾等优质农货销量更是同比增长3倍以上。
此外,拼多多至今已经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其中今年的“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汇集了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全国21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1000余人。大赛在让更多农民、学生了解到科技小院项目的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在今年5月举行的2024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携手拼多多推出了“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该计划将面向全国科技小院推出三项举措:一是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扶持至少10项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双方予以科研经费和技术支持;二是双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通过开展学术沙龙、研讨会、新农人培训、电商助农等各类线下公益活动,为科技小院的学子们搭建交流切磋平台,相关活动每年不少于10场;三是面向全国科技小院团队征集产、学、研、商对接需求,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流动。通过帮助科技小院科研成果落地孵化,以及农产品精准产销对接,进一步助力优质科技农产品形成良性的供需大循环。
“有了拼多多的助力,能让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有更足的底气。”金可默表示,政府和企业的资源,能用到正确的地方,就能实现杠杆效应,核心目标还是让小农户实现增产致富。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尽管有了科研技术和社会资源的加持,但振兴三农依旧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事业。
《出道吧!科技小院》节目中,云南古生村村民李叔凌晨刚收完莴笋,鬓边的汗水还没落,就劝起了身边帮忙的学生:“改个行吧,不要搞农业了,干农业太难了。”
背后原因,无论是科技小院的师生们,还是陪伴小院成长的拼多多,都熟稔于心。但也是因此,科技小院、拼多多才会持续投入资源助力三农,这些坚定投入才更难能可贵。
事实上,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一直将农业作为全局战略的重中之重。
近两年,拼多多研发费用持续突破百亿,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都花在了“爆改农业”上。
传统农产品流通链中,农产品要经过小商贩、批发市场、菜市场等多个环节,利润大头都被“中间商”瓜分;而拼多多首创的“农地云拼”模式,一面通过拼购等手段聚集分散的农产品需求,一面助力农产品实现原产地直发,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供需精准匹配的同时,也让农户的收入实现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此外,拼多多还通过“农云行动”,为不同农产带的新农人提供电商运营专场培训及一对一定向指导,并为农产带商家对接仓储、冷链等专用农货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
研学团在“十个勤天”农业公司大棚,探讨农业新技术落地应用、农业农村发展等问题。
在做好全链路基础设施服务的背景下,上文中提到的“打开销路”才有用武之地。
事实上,拼多多对新农人的培育,对农产品电商产业链的改造,已经有了许多成果。无论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参与者,还是平台上的农产品商家,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结合诸多像科技小院这样团队的努力,年轻人正从对农业敬而远之,到逐渐开始拥抱和建设农业。
金可默就是受到科技小院助农精神感染的一员。早在科技小院建立之时,金可默就已经知晓,但她还是选择了基础科研路线,待到从美国读完博士后回来,仍然在自己的领域研究了近三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张福锁教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传科技小院的项目,正是他的坚持,打动了金可默,才让金可默在2022年加入科技小院,深扎一线。如今回过头来看,金可默认为,这个决定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博士应飞宇,虽然离毕业还有不短的时间,但也有了之后会坚定从事三农相关工作的想法。
科技兴农不容易,但科技小院模式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长期探索的路径,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农业农村都会越来越好。
你看《出道吧!科技小院》了吗?对于科技小院模式有什么想说的?评论区聊聊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农潮”中的985博士:凌晨3点收玉米,很累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