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投资理财,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你会选择谁?
在一般人眼里,银行代表信任、安全、可靠。
至于保险,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两个不赔:
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2023年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58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备注:理财公司主要是银行理财子公司。主要银行已经将银行理财产品剥离到理财子公司运营。)
那么保险规模多少呢?
2023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8.16万亿,比银行理财产品多出1.36万亿!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同比下降3.1%,保险资金余额同比增长11.08%。
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都碾压银行理财产品。
不仅如此,2023年底,信托产品规模23.92万亿,增长13.15%,公募基金规模27.6万亿,增长6.15%,私募基金规模20.32万亿,增长0.19%。
也就是说,国内主流的几大理财产品,无论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规模都低于保险资金规模!
也许能与之抗衡的就是银行存款了。
2023年底,居民的储蓄存款规模140.4万亿。
2023年,保险深度为4.065,虽然比2021年和2022年有所提升,但仍低于2020年的4.465。
从这个角度看,保险业不是到了天花板,而是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6月份,一张保费高达1亿元“天价大保单”出现;7月,一位45岁的内地富豪,豪掷重金,投保了一份3.6亿香港分红储蓄险保单。
天价保单不断涌现,也说明更多的高净值客户群体把投资理财方向逐渐转向保险。
社会整体收益率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已经成了核心诉求。
今年6月,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监管部门专门强调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说明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也说明目前保险业发展与上面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
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普通百姓的层面,对保险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期待也越来越高。
而对于保险行业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改善产品结构,更好满足普通人养老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使保险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保险资金规模为何力压“稳健”的银行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