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存强任职资格的批复。
终于结束了长达一年半的董事长职务空缺,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中信保诚人寿仍深陷利润下滑泥沼,亟待破局新生。
中信保诚人寿原名信诚人寿,成立于2000年。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发起创建,2017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
截至2024年底,中信保诚人寿总资产2651亿元,是为数不多总资产达千亿的外资险企之一。
如今执掌这家千亿险企的新帅李存强,1964年出生,是一名理工科学霸,从物理科研领域跨界金融圈20余载,国际保险经验丰富。
1984年,李存强从西北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进入中科院兰州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5年。
之后,李存强出国深造。1996年,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统计建模分析系毕业,获硕士学位,美国注册会计师。
2002年,李存强加入美国万通集团,从会计开始做起,11年连升5级,坐上集团国际业务CFO的高位,成为该集团高管层唯一的亚裔。
2012年,受安达保险集团委派,李存强回到内地,加入华泰人寿,历任总经理、董事长及华泰保险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等职。
2017年,受华泰外方大股东重用,李存强任安达人寿首席运营官一职。
2020年,李存强又回归华泰人寿任职董事长;2021年,任华泰保险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2022年,任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
作为一家老牌带有外资属性的寿险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以经营稳健著称,利润在银行系寿险公司中长期处于前列。
2018至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了11.04亿元、18.2亿元、25.31亿元、29.15亿元、10.96亿元的净利润。
然而,2023年开始,公司的盈利防线被打破。年报显示,中信保诚人寿亏损7.96亿元。
2024年,中信保诚人寿的亏损局面并未得到扭转,甚至幅度进一步扩大。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信保诚人寿2024年净利润亏损17.65亿元,甚至在2024年前三季度一度亏损超过31亿。
关于近两年亏损,据业内人士透露,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力度加大、赔付支出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但近两年来,背后肯定也是诸多调整,高管变动就是一个反映。
2024年,中信保诚人寿在高管变动上动作频频,堪称关键之年。
2024年4月,赵小凡因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不过到去年11月,突然传出赵小凡失联的信息。赵小凡2013年3月就出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一职,时间长达11年。
随后,常戈开始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并于2024年8月获批“转正”任中信保诚人寿总经理。
李存强的就任,意味着中信保诚人寿一二把手架构最终落定。
与此同时,2024年4季度,中信保诚人寿的财务负责人欧阳家豪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
目前,中信保诚人寿的高管阵容较为庞大:除总经理外,还有3位副总经理、5位总经理助理,以及总精算师、审计责任人、合规责任人,总计12人。
谁将为已形成的损失“买单”?巨额的亏损,也将成为压在中信保诚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头顶的沉重负担。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扫描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中信保诚人寿新董事长落定 去年亏损17.65亿 如何破局?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