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通过向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等,中关村银行被罚款140万元。9月12日,北京金融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关村银行被罚款合计140万元,对责任人田野实施警告。主要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向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存贷挂钩,互联网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数据管理不到位。
探长读财注意到,中关村银行官网发布的存款利率表显示,1年、2年、3年整存整取的基准利率分别为1.50%、2.10%、2.75%,而该行挂牌利率分别为1.60%、2.10%、2.30%。截至发稿前,中关村银行1年、2年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1.60%、2.1%,暂无3年期整存整取产品。
表面上看,中关村银行的存款利率似乎并不高,但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中关村银行的存款利率明显要略高一点。探长读财注意到,同为民营银行的微众银行1年、3年、5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40%、1.50%、1.50%,新网银行1年、3年、5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50%、1.65%、1.90%。
事实上,中关村银行的挂牌存款利率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9月10日,有网友在小红书分享笔记显示,其2020年9月11日购买的“中关村银行整存整取5年|存期5年”的存款产品,年利率显示4.875%。
而据探长读财读者反馈,其2023年4月15日存入的中关村银行整存整取5年的产品,年利率显示4.00%,其2025年5月11日存入的中关村银行整存整取3年的产品,年利率显示2.50%。
可以想象的是,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大背景下,中关村银行的挂牌存款利率虽略有优势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揽储压力。或许,这也是该行违规“通过向第三方公司支付费用吸收存款,存贷挂钩”的直接原因。
除了存款业务违规,互联网贷款也是中关村银行被罚的“重灾区”。
探长读财注意到,该行曾多次因“互联网贷款业务”而被监管处罚。2023年9月6日,北京金融监管局对中关村银行开出130万元罚单,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区域不符合监管规定;互联网贷款业务授信额度及期限不符合监管规定;互联网贷款贷后管控缺失。
在上述两次罚单之外,中关村银行四年来,还被北京金融监管局点名两次。2023年9月,中关村银行因发生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但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北京金融监管局罚款20万元;2022年9月,因个人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中关村银行被原北京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罚款50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中关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银行”)由原银监会批复筹建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首家专注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于2017年6月6日取得金融许可证并获批开业,注册资本40亿元,由用友网络(29.80%)、碧水源(27%)、光线传媒(9.9%)、东方园林(9.9%)、东华软件(5%)等11家中关村知名上市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关村银行资产规模为793.54亿元,较年初增长5.89%。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14.9%;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7.5%。
2024年,中关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同比下降1.36%;实现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11.29%。截至2024年末,中关村银行实现总资产规模749.39亿元,同比增长3.07%。存款总额528.89亿元,同比下降0.48%;贷款总额439.31亿元,同比增长15.35%。
截至2024年末,中关村银行439.31亿元贷款中,对公贷款、贴现和个人经营贷款合计258.5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180.75亿元。另据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贷款规模385.67亿元,其中场景供应链贷款136.26亿元,机构合作类贷款131.07亿元(占比33.99),自营贷款118.34亿元(占比30.68%)。
2025年10月1日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助贷新规”)将正式实施。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并严禁与名单外机构合作。探长读财注意到,距离“助贷新规”正式实施不到半个月,中关村银行暂未披露该行合作的助贷机构名单。
探长读财注意到,6月30日,中关村银行在官网公布了《自主委托及合作方委托催收机构清单》,名单中共有82家企业,包含融担公司、信用服务公司、律所等多种类型企业。
其中,还包括新疆万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易鑫集团旗下)、长沙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左心房企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人保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京君航微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线上线下助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