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药石科技(300725.SZ)发布公告称,公司所购的1000万元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圆融1号”)出现逾期,而这则“新鲜出炉”的逾期公告也再次把中融信托兑付风波拉近大众视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官宣踩雷中融信托的A股上市公司已达13家,逾期本金合计超4亿元。
如今,中融信托兑付风波仍在蔓延,大股东经纬纺机(000666.SZ)因担忧给公司带来重大影响主动申请从深交所退市,二股东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植集团”)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延期兑付“自身难保”,令人唏嘘。
据“独角金融”此前不完全梳理,中植集团及旗下公司控股的金融机构,数量至少33家,而其持股的上市公司达到56家。当“掌门人”解直锟在锻炼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去世后,留下万亿中植无人接班,风雨飘摇。目前,上市公司仍在组团“预警”,中植集团暴雷带来的震荡在持续发酵。
曾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民营巨头,横跨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万亿商业帝国”中植,还有无可能翻盘?
8月28日至29日短暂停牌两日后,经纬纺机于8月29日深夜做出一次极其罕见的决定。
其公告称,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经股东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天集团”)、中国恒天控股有限公司提议,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以股东大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A股股票在深交所的上市交易,并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
图源:公告
为了促成主动退市,经纬纺机提出了每股现金选择权的价格为9.24元/股,相比8月30日收盘价高出0.38元。截至8月31日,距离现金选择权的股权登记日不到半个月(暂定日期为9月13日),这对3.61万户股东来说,一旦行权价高于收盘价,就有套利空间。
经纬纺机以纺织机械为主业,是由1951年投入建成的经纬纺织机械厂改制成立,1996年12月上市。2015年底,其市值一度逼近200亿元。经纬纺机的直接控股股东中纺机集团,也是恒天集团旗下子公司,恒天集团于2017年6月29日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因此,中纺机集团、恒天集团以及经纬纺机的最终控股股东均为国机集团。
对于退市原因,经纬纺机披露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才抛出了此次方案。
因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而被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并不少见,而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极为罕见。上市公司发布“主动终止上市”的公告,最早可以梳理到2015年的*ST二重。但该公司因2011年-2014年连续亏损,且2014年亏损78亿,退市风险已经不可避免。2020年6月,该公司在上交所重新上市交易,成为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退市后重新上市的公司。
此后,A股上市公司还有包括东方明珠、中国北车、长城信息、武钢股份、外运发展、营口港、葛洲坝、首商股份、中航机电等都发布过主动终止上市的公告,这些上市公司退市原因均为“吸收合并”。
并未披星戴帽的经纬纺机,主动退市事发突然,而连续多年的审计报告也未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如今何以走向退市的地步?按照公司的说法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公司退市,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除了主业纺织机械设备外,经纬纺机还布局了信托业务。根据其2022年报显示,纺织机械设备营收66亿,信托业务收入48.62亿,旗下信托机构中融信托,曾支撑着经纬纺机的主要利润来源。
2021年中融信托净利润达14.87亿元,但2022年降至10.56亿元。上半年,中融信托归母净利润约为3.32亿元,同比减少51.63%。业绩不佳的背后,也反映出中融信托盈利能力开始恶化。
而寻求主动退市的经纬纺机,背后则牵涉到中植集团旗下的金融平台中融信托。《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投行人士的观点,此次退市或与为了在证券市场上隔离正陷入风波的中融信托的风险有关。
今年以来,有关中融信托逾期兑付风波正在发酵,经纬纺机股价也受其影响下跌。尤其是8月14日,经纬纺机股价突然跌停,随后几天又连续下挫。8月14日-8月25日,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9%,市值缩水57亿元。8月30日复牌后,经纬纺机一字涨停,报8.86元/股,最新市值为62.39亿元。
作为中融信托的控股股东,经纬纺机主动退市后,能否与中融信托进行风险隔离?
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认为,首先,退市目前存在不确定性,因为退市还需要出席股东大会全体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可以执行。其次,即使退市,仍然不能完全隔离风险,只能有限降低连带风险。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杨梦琛律师也表示,经纬纺机主动退市,不排除可以从法律层面将金融风险与资本市场有效隔离。但中融信托逾期兑付问题若一直持续,经纬纺机依然可能会受到其影响,因退市后降低信息披露要求仅能隔离部分风险。
当主动终止上市后,公众股东利益又该如何保障?杨梦琛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保障公众股东利益问题:
一是信息披露。企业在筹划退市时应充分披露退市原因、资产评估报告、要约收购价格、异议股东保护以及退市后安排等。
二是决策参与。中小股东有权要求企业披露要约收购行为中企业真实价值、收购方式、收购价格等信息,若认为要约收购价格不合理,可以向证券交易所进行投诉,降低维权成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是现金选择权。根据目前经纬纺机发布的公告,能否行权还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杨梦琛律师还建议,近日应紧密关注经纬纺机公告动态,8月30日和8月31日或将是其最后的两个交易日。原本计划应在8月31日披露半年报,但基于市场变化可能会对经纬纺机造成重大影响,可能无法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披露,如未披露,公司股票将在9月1日被实施停牌。
除了中融信托外,经纬纺机还持有恒天财富20%股权、新湖财富8.16%股权,而恒天财富、新湖财富此前均由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控制,其意外去世之后,2家财富机构并无明确的“接班人”。
中融信托逾期兑付风波,波及A股多家上市公司。9月以来,已经有三家公司披露遭遇中融信托逾期兑付。分别为药石科技、安记食品和三德科技。
9月6日,药石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1000万元购买中融信托发行的“圆融1号”产品出现逾期。值得注意的是,药石科技的购买时间是中融信托暴雷之后。今年6月7日,药石科技购买了1000万的“圆融1号”,到期日为今年9月5日,预计年化收益率5.6%。不过,截至9月6日,药石科技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此外,药石科技还在公告中还披露,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1.4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23%。而本次逾期的“圆融1号”投资金额仅占总资产约0.19%,占净资产约0.36%,不影响公司正常现金周转。不过,以药石科技上半年的净利润来看,这笔逾期1000万元的信托还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今年上半年,药石科技的净利润约为1.14亿元,1000万元相当于公司净利润的9%了。
9月4日,安记食品表示,公司购买的600万元中融-睿禧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逾期兑付。该产品期限为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同样在9月1日到期的还有三德科技购买的“圆融1号”,购买资金为1000万元。
实际上,在今年3月到8月的时间里,已有微光股份、先锋电子、中瑞泰、安邦电气、金房能源、金博股份、南都物业、咸亨国际、雷科防务、塔牌集团纷纷披露遭遇中融信托逾期兑付。截至目前,独角金融不完全梳理发现,官宣踩雷中融信托的A股上市公司已达13家,逾期本金合计约为4.09亿元。
具体来看,微光股份分三笔总计本金1.5亿买入了中融信托产品,产品到期日在9月6日-9月11日之间。对于产品兑付情况,微光股份称,公司负责人正沟通跟进相关情况。
先锋电子8月份有三只产品发生逾期,逾期金额9000万元。8月23日,先锋电子公告显示,其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合计4000万元购买了中融信托的“鸿榕1号”信托产品逾期,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仅部分兑付的风险。就在两天前,该公告还发布公告称,购买的合计5000万元中融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也有上市公司未雨绸缪,提前防备逾期问题。8月22日,雷科防务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就中融信托3000万元未到期的理财产品,提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500万元。
实际上,停兑风波最早在4月就已出现端倪。4月初,吉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购买的中融-骥达1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融-丰腾83号存在延期兑付风险。截至4月30日,吉华集团出现3000亿逾期。
4月7日,塔牌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4月27日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认购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丰腾8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业绩基准每年7.2%,期限12个月,该产品大部分金额自动展期。
德邦证券研报统计,目前A股购买中融信托产品上市公司以生物医药、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为主。已披露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一级行业分类下,生物医药公司合计8家,机械设备公司合计5家,汽车公司合计5家。另据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相关产品尚未到期金额达10.34亿元。
中融信托前身为1987年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002年,中植集团出资1.2亿通过参与重组将中融信托收入囊中,一举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0年,经纬纺机通过受让中植集团持有的1.17亿股本,完成对中融信托的实际控股,持股比例为37.47%,中植集团也由此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32.99%。
尽管中植集团身为二股东,但中融信托的董事长兼公司法人刘洋,是中植集团已故实控人解直锟的外甥,其曾在中植集团担任副总裁。此外,中融信托监事会主席金庆浩,也是由中植集团推荐。
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有存续信托计划1633个,受托管理资产6293亿元。
面对上市公司购买的产品未能兑付以及“预警”,中融信托相关人士向投资者回应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外部全面停兑的消息不实。目前,中融信托官网仍在发售产品。8月以来,中融信托有8只产品成立,最新一只成立时间为8月11日。
值得注意的是,金博股份在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提示性公告中提及,公司通过恒天财富购买中融信托的“隆晟1号”“泽睿1号”信托产品。恒天财富为中植集团四大财富公司之一,中融信托则是该集团最重要的持牌金融机构之一。
太平洋证券等机构认为,本次信托逾期事件风险可控,流动性风险深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相对有限。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向《北京商报》表示,信托产品逾期兑付,对上市公司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公司的现金流、财务状况,逾期兑付可能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出现异常,影响公司财务状况评估,可能导致公司信用评级下降,进而影响公司的借款成本和融资能力。
长期以来,房地产信托成为较多的违约主体。用益信托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房地产信托违约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约为58%、76%。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中融信托地产敞口占信托资产比例为10.6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的背后能够说明,中融信托也是受害一方。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中融信托近年来业务问题不断,逾期业务持续,特别地产业务深陷,信用受损。这里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前期自身布局的房地产和部分股权业务问题影响了信誉,二是中植关联业务导致了信用崩塌,与其他公司关联度不高,会影响行业信用,但预计没有什么关联效应。
独角金融梳理发现,中融信托“踩雷”多家融资方,包括恒大集团、佳兆业、融创、蓝光集团、泰禾集团、世茂集团、华夏幸福、海伦堡、名门地产、东亚地产、郑和发展、皇庭国际等至少15家地产商,在地产行业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这些表面辉煌的房企露出了融资发展的本来面目。一旦无法借新还旧,就走到了出险的境地。而与众多地产商做生意的中融信托也就陷入困境。
中植集团旗下部分公司处于兑付漩涡,参股的保险公司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横琴人寿”)近日发文强调二者将“分离”。
根据《北京商报》报道,一份名为《关于横琴人寿与中植集团有关情况的说明》的文件显示,横琴人寿参股股东中植集团有意转让股权。
早在2022年5月23日,中植集团基于自身经营考虑,拟转让其持有的横琴人寿全部股权,该保险公司正在推进增资引战工作,寻找投资者以推进股权转让,以尽早完成公司股权优化工作。
从横琴人寿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中植集团的0.95亿元股份被冻结。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会增加股权转让的难度,而横琴人寿2022年至今持续亏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股权吸引力打折。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植集团持有横琴人寿16.8%的股份,位列第二大股东。按以往经验看,通过转让股权寻找有实力的“接盘侠”,能部分化解险企股东带来的风险,以保证其自身的稳定发展。
股权转让前,投资者最担心的是,中植集团与横琴人寿是否有存量关联交易。对此,横琴人寿则表示,双方及其关联方无任何存量关联交易。中植集团对横琴人寿系财务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影响,同时包括中植集团在内的五家股东均不向公司提名高管,也不干预关键岗位的人员任免与考核,也不存在违规干预公司决定以及任何不当利益输送情况。
成立于2016年底的横琴人寿,是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首家全国性法人寿险企业,2022年前,由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深圳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环亚实业有限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5家股东联合创立,持股比例均为20%。
2022年,珠海铧创对横琴人寿的持股比例增至32.9%,其他4家股东持股比例均降为16.775%。在此股权治理结构之下,股东之间相互制衡,也避免了大额资金的违规流出。
成立至今,横琴人寿保费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2019年,其保费规模从24.6亿元升至59.55亿元。此外,保险业务收入在2022年达79.71亿元,同比增长17.47%。今年上半年其保险业务收入58.1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7成。
当前,中植集团旗下一些公司资金链紧张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中植集团出售横琴人寿股权,后者能否顺利脱身,目前依然要打个问号。
保险业务收入增长,但公司仍然由盈转亏。2022年,横琴人寿亏损1.7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35亿元,而在其寻找投资者过程中,最直接的压力便是业绩不佳的压力。
中植集团在保险行业的布局除了横琴人寿,还有恒邦财险。 根据恒邦财险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植集团持有恒邦财险16.81%的股权。其中,中植集团持有全部股权被质押或冻结。
时移事易,民营资本系族企业的兴衰,令人喟叹。30年间,民营资本系族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的资本大戏。
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30多年的发展,市场已经愈发规范,也让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资本系族们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透明化、规范化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产业资本。你怎么看待中植平地起高楼、最后又楼塌了?这给你什么启示?评论区聊聊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独角金融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及作者!未经允许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独角金融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药石科技公告1000万逾期!至少13家上市公司“踩雷”中融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