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金融官网 独角金融官网
  • 首 页
  • 资 讯
    • 银 行
    • 证 券
    • 基 金
    • 保 险
    • 债 券
    • 互 金
    • 理 财
    • 观 察
    • 视 点
  • 活 动
  • 关于我们
  • 登录
首页 银行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

海右财经 2 年前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对公募基金来说,沉沦式膨胀绝对不是高质量发展,而是行业的悲剧。


8月25日国信证券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了旗下参股公司鹏华基金的中期业绩。2023年上半年,鹏华基金实现营业收入21.17亿元,净利润4.88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鹏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15万亿, 其中公募管理规模8886亿,较年初增长403亿,增长4.8%,资产管理规模位居行业第八。
在上半年A股如此惨淡的环境下,依靠近9000亿的管理规模,鹏华基金依然实现了不错的利润。探长注意到,鹏华基金此次还慷慨地向股东发放了2.86亿元分红。鹏华基金在对股东发放红利方面一向很大方。过去三年,在赛道型主动权益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基民亏损惨重的情况下,鹏华基金仍然大手笔向国信证券在内的股东分红,2020年-2022年,鹏华基金的分红金额分别为1亿元、1.78亿元、3.23亿元。
探长翻了一下,在2015年股灾之后的三年低迷期,鹏华基金同样保持了良好的分红节奏。2015年-2018年,鹏华基金分别向股东发放红利6747万元、2亿元、1.5亿元、1.5亿元。
基民叫苦连天,基金公司从容分红。这一现象并非鹏华基金独有,而是市场上不少基金公司的诸多怪现象之一。
让投资人困惑的是,哪怕基民连年亏损,基金公司仍然可以凭借管理规模的不断膨胀坐收越来越高的管理费,甚至有的时候,越是市场惨淡,基民被套牢的时候,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得更加顺利,用“基民跌倒、基金公司吃饱”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基金公司往往喜欢教育投资者长期投资,声称这是对投资者最有利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者换一个说法,这一方法论适用于所有基金公司吗?
探长认为,在基民和基金公司两者的利益博弈中,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基金公司的专业能力(赚钱能力高低)以及职业道德操守(是否始终将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然而,很遗憾的是,罕有基金公司两手都过硬,要么一手软一手硬,要么两手都软。就拿大笔分红来说,这件事放在正常年份是毫无问题的,但过去三年,当基民普遍浮亏20%-40%,好比一群饥肠辘辘的难民,看到对面的基金公司和其股东摆起了满汉全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情感上,这都是不太能让人接受的。
如果我们愿意将基民和基金公司视为利益共存、互相依赖的共同体,那么,上述表现是否可以视之为一种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甚至是“冷暴力”?
规模膨胀迅速,产品短板明显
鹏华基金这家公司,论资历也是老字辈。成立于1998年的鹏华基金是“老十家”之一,其股东构成也颇有特色,大股东国信证券持股50%,穿透后实际控制人是深圳市国资委;第二大股东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2007年进入,是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第三股东是深圳市北融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
2013年以前,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在业内一直在13-20名之间徘徊,总规模不到1000亿。2015年大牛市让鹏华的管理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年其管理规模达到1700亿;2018年起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2020年进一步扩至5600亿,2022年8300亿,其在业内排名也逐步提升。
鹏华基金虽然总规模增长迅猛,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那就是主动权益产品的规模发展明显落后于固收类产品。2022年,鹏华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规模占总规模的比例不到22%,而2014年,其主动权益产品占比高达60%,到了2016年也有40%。这也说明,鹏华基金在代表基金公司核心投资能力的主动权益产品规模上是不断滑坡的。
即使只看过去三年的数据,也能发现鹏华基金规模的膨胀更多的来自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增长,这些产品一方面对公司业绩贡献有限,另一方面也代表不了公司的投资能力,最多也就是渠道营销做得比较好而已。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当然,对基金公司来说,虽然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管理费比较低,但抵不住规模庞大,对公司短期业绩提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套牢的基民成为管理费丰收之源?
统计数据显示,鹏华基金的业绩提升几乎都与A股历史上几次牛市行情密切相关。
2015年是第一个分水岭,鹏华基金此前年营收不到10亿元,此后其营收迈过20亿元;2020年,鹏华基金又迈过了30亿元营收的门槛,2021年再次跨过40亿元。
净利润方面,2014年,鹏华基金净利润只有2.26亿元;2015年大牛市,鹏华基金赚了6.78亿元。此后,鹏华基金的净利润一直在4-6亿之间徘徊,一直到2021年、2022年,鹏华基金净利润连续两年超过10亿元。今年上半年,鹏华基金净利润为4.88亿元,目测今年净利润也能接近10亿元。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作为基金公司,鹏华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基金管理费。过去十年,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鹏华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也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2013年,鹏华基金的年度管理费收入只有6.4亿元,2015年,其管理费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2亿;2020年,鹏华基金的管理费增长一倍,达到24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50%,达到36亿元;2022年,鹏华基金管理费收入增长到38亿元。2023年上半年,其管理费收入为18.25亿元,同比略有减少,但仍保持稳定。
从2021年到2023年,对大多数基民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不管买入什么基金,少则被套20%,多则高达40%。基金公司正好相反,这段时期是他们的“丰收期”,小牛市顶峰蜂拥而入的基民带来了庞大的管理规模以及可观的管理费。
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熊市被套牢的基民,比牛市赚钱的基民,更容易成为基金公司稳定的管理费收入来源。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
从2013年到2023年上半年,10年半时间里鹏华基金向基民收取的管理费累计约190亿元,那么,鹏华基金又为基民带来了多少收益呢?
统计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上半年,鹏华基金累计实现投资利润约760亿元,实现利润与管理费之比大约是4:1。
如此长的时间周期内,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不断变化,很难准确计算其平均收益率情况,但我们可以根据鹏华基金管理规模排名来评估其创造利润能力的高低。从下表可以看到,过去十年,鹏华基金管理规模在行业排名介于8-19之间,但其利润排名却排在18-178名之间,显然,其赚钱能力与其管理规模不太匹配。
最明显的对比是,2022年,鹏华基金投资亏损246.27亿元,利润排名178位,当年其管理规模为第8名;再如,2015年和2016年,鹏华基金在大牛市投资分别亏损38亿和74亿,排在行业内100名之后,而其管理规模却排在业内第15和第13;即便在鹏华基金登上巅峰的2020年,其创造了520亿元的巨额利润,但在行业内赚钱能力依然排在第20名,远低于其管理规模排名(第11名)。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10年半时间里,只有在2014年这一年,鹏华基金的赚钱能力排名勉强跑赢了管理规模排名。但接下来两年,鹏华基金不仅把这一年赚的钱赔光,还让投资人额外亏损了16亿。
利润排名与规模排名不匹配的根本原因是鹏华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式微,进而导致主动权益产品占比不断下滑。
2013年到2023年,鹏华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从625亿膨胀至8843亿,增加13倍;同期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从328亿增长至1767亿,增加4.4倍。拉长时间看,鹏华基金的投资短板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表现的日益突出。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从2020年三季度到2023年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鹏华基金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冲高回落,在总管理规模中的占比不断萎缩。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从赚钱能力看,鹏华基金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的弱势更是暴露无遗。根据Choice数据,2013年到2023年上半年,鹏华基金股票型基金累计净利润-186.71亿元,混合型基金累计净利润207.53亿元。
这意味着,过去十年半,鹏华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累计投资收益不到21亿元,占同期累计净利润的(760亿元)3%。也就是说,鹏华基金过去十年半投资赚的利润高达97%来自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固收类产品,主动权益类产品对利润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造星计划”沦为投资灾难
这样一份成绩单,的确让人惊愕。但放在鹏华基金这家公司身上,探长觉得并不意外。翻阅过往历史,你会发现,鹏华基金是一家特别擅长投机的机构,尤其是在牛市,这也注定了,大起大落也是伴随这家公司发展的常态之一。近几年,鹏华基金最为人诟病的投机行为之一就是:疯狂的造星运动。
最典型的就是鹏华基金打造的“国民基金经理”王宗合。2020年,鹏华基金借助疯狂的赛道行情,开始利用明星基金经理展开猛烈的营销活动,疯狂扩发产品。据统计,2020年,鹏华基金新发产品45只,几乎每星期发一只新产品,成为当年发行新产品最多的头部基金。
国信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鹏华基金紧抓市场机遇,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投资业绩名列市场前茅。业绩力、渠道力、品牌力共振,爆款基金迭出。截至报告期末,鹏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7941亿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中,非货币类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332亿, 同比增长1553亿,增幅87%,位列行业第十。”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王宗合就是鹏华基金“造星运动“的代表。2020年,鹏华基金为王宗合大张旗鼓地宣传发行了“鹏华匠心精选”,发行当天认购资金达到1371亿元,远超300亿元的最高募集上限,疯狂程度让人咂舌。
在鹏华基金的刻意操作之下,原本管理规模只有33亿元(2019年)的王宗合在2020年管理规模直线飙升至523亿元,一跃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顶流。2021年1月,鹏华基金还将王宗合提拔为鹏华基金副总经理。
但是,这一系列骚操作成为王宗合个人职业生涯悲剧的开始。
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的千亿疯狂认购是王宗合的事业巅峰。基金上市后,净值在2021年2月达到1.3元后便开启下跌模式,一路跌跌不休,2021年6月后,其净值便一直在1元以下,最低曾跌至0.69。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业绩惨淡,导致投资人蜂拥出逃,鹏华匠心精选的规模快速缩水。其中,A类份额从2020年7月的266.67亿元降至117.56亿元,2020年末至2021年三季度,鹏华匠心精选混合A连续四个季度遭遇巨额赎回,期间总赎回份额高达202亿份,占募集初基金总份额的76%;同期,新申购份额仅67.59亿份,占募集初基金总份额的25%。这也意味着,鹏华匠心精选混合A成立后一年多的时间,早期投资人已经跑了3/4。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造星失败“的鹏华基金骑虎难下,不得不将王宗合雪藏。从2021年到2022年,王宗合几乎不再现身,面对数百万投资人在各个投资社区的质疑和抨击,鹏华基金和王宗合选择视而不见。2023年初,王宗合开始陆续卸任旗下管理的基金,直到4月末,王宗合卸任最后一只产品,低调地离开了,仿佛鹏华基金从来就没有过这样一名”网红基金经理“。
鹏华基金对王宗合的包装和先捧后杀并不是个案。有媒体曾报道称,鹏华基金在伍旋身上也套用了一样的策略,试图将伍旋打造成网红基金经理。2019年,伍旋发行的新产品鹏华优选价值股票的一张海报上,用了夸张的词汇描述其履历和业绩:“13年沙场老将,历经牛熊考验”,“5年期双五星基金评级”,“任职期间累计回报219.04%,年化回报15.88%”。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2020年,鹏华基金安排伍旋新发了三只基金,分别为鹏华稳健回报、鹏华股息精选、鹏华启航两年封闭,不过规模都不大,分别约18亿、9亿和16.7亿,没有成为王宗合那样的爆款。事后看,伍旋或许由此躲过了一场职业生涯的杀机。他的这几只产品表现平平,前两只在2021年11月卸任,任期回报为28%,后一只在2022年底卸任,任期回报为13.36%。
目前,伍旋的管理规模16.16亿元,2021年的管理的几只新产品目前均为负回报,考虑到这两年的市场环境,和王宗合相比,他控制回撤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探长希望他保持初心,不要毁于鹏华基金的下一轮“造星运动”。
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独角金融官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探长读财):鹏华基金“沉沦的十年”:“造星”驱动扩张,管理费增收190亿,主动权益基金10年仅赚21亿

# 金融
0
海右财经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书。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

猜你喜欢

  • 中原银行ROA降至0.26%,旗下村镇银行还2.75%高息揽储
  • 华通银行连续下调存款利率还有2.5%,联合助贷平台发放“高利贷”
  • 厦门银行起诉“东北前首富”,还有5家银行排队追债东方集团
  • 渤海银行2024年消费贷不良率12.37%,零售业务亏27.87亿,投资收益支撑盈利能否持续?
  • 四大指标逆势增长,郑州银行凭的是什么?
  • 天津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五连降,入股捷信消金能否成为突破口?
海右财经
169
文章
0
评论
0
获赞

相关文章

又一大行旗下寿险公司换帅?!女董事长肖彬调任,农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拟接棒;合计亏损116亿,背靠大树10家银行系险企缘何增收难增利
2 年前
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31%:营收利润环比双降 总资产未现增长
2 年前
银行行长这么高大上的职业,怎么就变成了高危职业?
1 年前
持牌消费金融半年报透露了哪些信息?
2 年前
蘑菇街金融类业务收入大降!持股曝光:创始人陈琪拥81.8%投票权 腾讯为最大股东
2 年前
车险市场手续费恶性竞争、返佣金乱象再生!监管新规出手整治
2 年前

热门标签

中国人寿 二手车 互金观察 企业 保险 保险行业 信托 信贷 债券 债市观察 公募基金 公司 券商 地产 城商行 基金 字节跳动 恒大 房企 投资 抖音 携程 活动 爆雷 理财 瓜子二手车 碧桂园 私募 私募基金 网贷 证券 证券机构 贷款 远洋 金科股份 金融 金融机构 银行
Copyright © 2025 独角金融官网 京ICP备18020594号-5
友情链接: 野马财经 中新经纬 云掌财经 泡财经 金融虎 罐头图库
现在登录
  • 首 页
  • 资 讯
    • 银 行
    • 证 券
    • 基 金
    • 保 险
    • 债 券
    • 互 金
    • 理 财
    • 观 察
    • 视 点
  • 活 动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