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5.8亿元借款未能偿还,上海银行的一纸诉状,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等6位被告告上法庭,宝能集团实控人姚振华也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10月13日,上海银行公告称,公司深圳分行因与深圳托吉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托吉斯”)、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业物流”)、托吉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托吉斯集团”)、宝能集团、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姚振华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目前这起诉讼已立案但尚未开庭。
案件还要追溯到2020年12月24日,彼时,托吉斯向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借款25.8亿元,期限3年,2023年12月24日偿还。该分行与另外五位被告签了借款保证合同,约定五位被告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并与与深业物流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与托吉斯集团签订《借款质押合同》。
该笔贷款离最后还款期限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上海银行为何自爆这场惊讶业界的官司,也要选择提前起诉6位被告方?除了与这笔贷款有抵押物,上海银行提前处置优质资产实现资金回笼外,这背后实际上也离不开上海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烦恼。
根据上海银行在公告中提出的诉讼请求,判令深圳托吉斯立即偿还原告借款本金25.8亿元,支付该贷款至全部还清之日所欠的利息、罚息、复利以及承担其为实现债权所支出的全部费用。
上海银行还提出了两项诉求——处置深业物流抵押的不动产、处置托吉斯集团持有的托吉斯100%股权,以所得价款优先清偿上海银行在本案中的债权。
同时,判令宝能集团、姚振华等5位相关方对深圳托吉斯所应支付的全部款项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借款方深圳托吉斯,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2亿元,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属于深圳市城建环艺铝质工程成员。值得注意的是,黄世龙对深圳托吉斯间接持股56%,而黄世龙与“宝能”关系匪浅。
根据天眼查信息,黄世龙曾在深圳市宝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监事,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法人代表为姚振华,目前公司已经被注销。2004年-2009年期间,黄世龙曾在宝能集团担任监事,在此期间,姚振华为该公司董事长。
除了借款方托吉斯外,其余5位担保方均为宝能集团的关联公司。其中,深业物流大股东为钜盛华,钜盛华第一大股东则为宝能集团。
这笔贷款最终可能流向了“宝能”的关联公司。2020年5月,根据深圳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生命健康创新基地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在网上公示,该项目建设用地2.71万方,项目申报主体是深圳深业物流,也是深圳托吉斯贷款的担保方之一。
截至目前,距离该笔贷款还款最后期限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上海银行为何提前起诉6位被告方?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上海银行选择提前起诉的主要目的是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减少可能的风险。虽然该笔贷款离最后还款期限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但考虑到借款方托吉斯集团及担保方深业物流、托吉斯科技等出现了较大财务危机,上海银行担心到期借款可能无法得到偿还。
通过提前起诉,上海银行可采取法律手段,通过法院的裁决或调解来寻求解决方案,并有机会获得优先受偿权或担保物的优先受偿权,从而降低自身的损失。此外,提前起诉还可以避免后期追偿的风险和难度,因为一旦借款方破产或失踪,银行追偿的难度将会加大。
柏文喜称,当然,上海银行采取提前起诉的策略也需权衡风险和收益,因为诉讼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且诉讼结果并不一定有利于银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2020年1月10日,微信公众号“上海衡源企业”的一篇文章,曾质疑过上海银行向宝能集团提供的授信。
对此,上海银行发布澄清公告称,宝能集团有真实合理资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担保,授信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所有授信业务均按审批授权规定全流程审批,相关授信不存在违法违规放贷行为。
独角金融结合上海银行半年报数据,此次涉案金额占上海银行上半年净利润的20%。根据上海银行公告,已对该笔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并预计该诉讼不会对其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曾经在资本市场频繁举牌上市公司,姚振华成了外界眼中的“野蛮人”,但在市场蛰伏多年也揽入多个上市公司。近年,因大举扩张暴露出流动性危机,其现状无异于“眼见起高楼,眼见楼塌了”。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年来,宝能集团涉诉债务89笔、处罚债务2笔、经营债务1笔,涉及金额378.66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和终本案件信息。
宝能集团官网,“建一流企业,树百年品牌”的展望依然可见,不过,宝能的资本版图也随着债务危机开始不断缩圈。
在姚振华的资本版图中,作为宝能打造的金融投资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的2021年年报,将宝能的流动性危机揭开。
这份年报在开篇直言钜盛华所面临的7项重大风险,包括:有息债务规模较大且已出现债务违约、对外担保规模风险较大、涉诉金额较多、关联方及非关联方往来资金较高、股权质押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发生变化、净利润下滑为负或影响偿债能力等风险。
图源:钜盛华年报
截至2021年末,钜盛华有息债务余额为822.91亿元,且已出现债务违约、展期,对外担保规模达572.89亿元,导致无法履行担保责任。该年报还披露,若未来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很可能对公司的偿债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而钜盛华非经营性往来占款和资金拆借的债务方中,控股股东宝能是最大的占资债务方,占资金额达520.7亿元。此外,在其他关联方处,还有178.65亿元的占资未被收回。
宝能集团的房产还被多次被摆到拍卖台。例如,2022年9月20日、21日,深圳南山宝能城花园宝能城有56套房产被拍卖。按照当时的起拍价计算,这些房产总价逾7亿元。
姚振华一手创建的资本版图,随着“宝能”愈演愈烈的流动性问题,导致“宝能”及姚振华失去了不少资产。
因中炬高新(600872.SH)原控股股东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润田”)与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信托”)存在借款纠纷,2022年8月初,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中山润田持有的中炬高新股票2200万股,用以清偿5.4亿元债务本金及利息。
中山润田的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还债被动减持中炬高新的同时,中炬高新的二股东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火炬”)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在同步增持。
双方在中炬高新的控股权方面经过几轮“交锋”后,根据天眼查信息,中山火炬持股数8542.55万股,中山润田持股数7396.07万股,目前中山火炬胜出。
在流动性风险、债务危机之下,姚振华失去了中炬高新的控股权,后续不排除对中炬高新还有更多的被动减持。
宝能在痛失中炬高新控制权后,持有的华侨城A(000069.SZ)的股权也惨遭拍卖。
8月30日,钜盛华将持有的3600万股华侨城A股份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成功拍出,中信建投(601066.SH)以1.61亿元拍得,折合每股价格约为4.47元。如果钜盛华此次所拍卖股份全部被处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将降至0.01%。
姚振华手中还有一块重要的金融牌照,即伴随宝能在资本市场扫货A股的前海人寿。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因举牌万科打响“宝万之争”,前海人寿一战成名。2014年-2016年,前海人寿净利润迅速增长,分别为1.33亿元、30.98亿元、40.99亿元。
2016年,是前海人寿业绩的“分水岭”。随着保险资金使用受限,前海人寿业绩连续三年下降,2017年-2019年,其净利润分别为14.05亿元、9.45亿元、6.04亿元,2020年净利润增至11.14亿元,不过成为宝能为数不多的带来现金流的机构,2021年前海人寿仅赚了2.46亿元,同比下降77.9%。
此外,7月13日,“宝能”旗下西安宝能汽车有限公司的三宗用地使用权被注销登记,三宗地块总面积为130.7万平方米;10月8日,广州宝能汽车有限公司三宗地块使用权也被注销,该地块本用于打造广州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宝能两年前就开始试图化解危机。梳理发现,姚振华最早于2021年9月在内部会议上表态,有能力、有实力在两、三个月内彻底走出困境。虽然时至今日,围绕“宝能”的诉讼保全、民事判决、资产或资金被冻结的事件不在少数。
除了与上海银行外,宝能及姚振华还与多家金融机构存在借款纠纷,包括广东顺德农商行容桂支行、九江银行广州环市支行、宁夏银行天津河西支行。
面对债务压力,宝能在化解债务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2年3月28日,中山润田数额较大的到期未清偿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3亿元。而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山润田数额较大的到期未清偿债务减少至21.5亿元。
“针对之前理财逾期的金额差不多90亿,经过一段时间兑付后50万以下的资金基本能够完成兑付。”此前有接近宝能的内部人士曾这样表示。
此外,2022年8月,据接近宝能的内部人士曾透露,宝能的资产处置一直在积极推进,只是大宗资产的处置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成的,在时间上还要多一些耐心。同时,宝能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同时,还进行了健康产业的布局。
回到此次的25.8亿元借款纠纷上,这场惊动业界的官司的背后,实际也离不开上海银行面临的经营烦恼。
上海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集结了无与伦比的资源配置,依托此地成长起来的上海银行,也发展成为城商行的标杆。2023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3.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7%。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银行一直仅次于北京银行,排在城商行“老二”的位置。不过,上海银行业绩却被后者来赶超。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营业收入705.7亿元,同比增长1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94亿元,同比增长29.45%。宁波银行营收578.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75亿元;而同期,上海银行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531.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8亿元。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上海银行与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相比,显得有些疲软不足。
2014年-2019年间,上海银行存在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虚增存贷款、关联交易管理严重不审慎等23项违规行为,2020年8月,上海银保监局对该行罚没合计1652.16万元。
2021年,上海银行收到过最高一笔460万元的罚单,违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报销统计报表、违规转让不符合不良资产认定标准的信贷资产、向不具备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等。
2023年4月28日,因在结售汇、外币理财、内保外贷、外汇市场交易领域存在8项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对上海银行给予警告,罚没合计9834.5万元。
上海银行曾对上述处罚回应称,业务发生的时间在2019年-2021年期间,部分业务按办理的时间进行了追溯,并认为“对该行业务开展及持续经营无重大不利影响”。
虽然年净利润达200多亿,上述罚款对银行经营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但反映出的合规管理和业务问题不容小觑。
作为一家地处中国金融中心的头部城商行,上海银行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由此也进入A股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队,这与该行的养老金融与汽车金融两项“王牌”业务息息相关。
截至上半年末,上海银行养老金客户数量157.89万户,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份额第一;养老金客户个人存款2743.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0.55亿元,占零售客户AUM的比重为47.19%,较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而养老金客户个人存款占个人存款的比例为48%,可见养老金融业务在该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上海银行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也出现快速增长。2022年,该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投资金额达3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6亿元;消费贷余额为3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41亿元。在这项业务上,该行与头部新势力厂商合作,上线了哪吒新能源、微车贷直通车等。
在深耕场景消费金融领域,“信义贷”产品累计服务2.33万线上客户,累计授信额度9.79亿元。
当务之争,上海银行还是要提高资产质量。在资产质量方面,2019年至2022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6%、1.22%、1.25%、1.25%。截至上半年末,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2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从财报可知,2022年末,上海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1296.45亿元,占比9.94%,上海地区住房按揭贷款增量位列中资银行第一位,并且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为2.56%,高于整体的1.25%。
这次的借款纠纷,上海银行能否顺利追回这笔资金?评论区聊聊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独角金融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及作者!未经允许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独角金融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宝能又惹25亿官司,上海银行为啥提前追债?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