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嘉禾 编|年乐

近日,A股上市险企9月保费收入信息公示完毕。据公开数据显示,9月险企保费收入迎来转机。随着9月险企保费收入止跌回升,不少保险公司已经提前启动 “开门红”工作。
然而让行业意想不到的是,10月18日,监管发布通知,对今年险企提前“开门红”进行规范监管…
险企大规模提前启动 “开门红”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市场乱象发生,由此引来了银保监管委员会的高度重视。10月18日,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人身险部函[2023]428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规范险企行业“开门红”:
一般而言,年度预算是制定业务计划的前提与基础。从预算入手,《通知》强调人身险企要以优化负债质量、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为目标;在年度预算上要紧密贴合公司实际,平衡好各项指标;并制定相配套的考核指标及年度业务计划。在公司管理层方面,《通知》要求公司高层应切实履行职责,强化预算制定及实施链条管理,确保有效落实预算科学合理,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产品是“开门红”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通知》明确人身险企在设计“开门红”产品上要做到公平合理,应当从保险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努力回归保障本源,不断优化供给。在利率设定上,应当在回溯分析基础上,合理确定各项精算假设,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审批备案。在产品费用上,要加强费用规范性、真实性管理,杜绝恶性竞争。
《通知》强调监管部门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重点查处相关违规行为。《通知》还表明会密切关注新闻舆情与投诉举报,对问题集中的公司、渠道、地区视情开展专项调查,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并严肃追究相关保险机构和人员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行业通报,维护市场秩序。

据公告数据来看,A股5大上市险企从2023年1月1日到9月30日保费收入共计月22512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27%。

其中中国太保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3532.02亿元,同比增长9.53%。中国人保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47.47亿元,同比增长8.19%。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在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同比都有小幅增长。
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认为,9月保费收入的止跌回升,是因为9月作为第三季度的开端,存量保单基数往往较多于前两月度,从而带来的续期保费较高。但由于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0%,继8月后险企保费收入的增速放缓。
总的来说,虽然9月保费收入涨幅回暖,但处在预定利率切换、银保业务销售系统关闭的环境下,下半年险企仍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由于前7个月保险销售业绩完成较好,针对预定利率切换、银保业务销售系统关闭的短期阵痛,不少险企提前启动“开门红”工作。
9月15日,中国人寿推出鑫耀龙腾两全险、鑫禧龙腾年金险等多款产品,并附加万能账户,正式开启2024年开门红营销。10月,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友邦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也陆续推出开门红产品。比如,平安人寿推出御享金尊分红保险产品计划和平安御享财富3.0保险产品计划两款产品;泰康人寿推出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3终身寿险产品。
相较于往年年末的“开门红”,今年的“开门红”被称为最早开门红。业内相关人事表示,险企提前启动“开门红”工作,较以往有着更充足的筹备时间,预计2024年“开门红”有希望实现超预期。但从产品方面来看,预定利率下调导致“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下降,一定程度影响着“开门红。
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2024“开门红”将如何演绎?我们将持续关注。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监管发文整顿“开门红”!五大上市险企9月保费止跌回升,“开门红”提前启动竟意外遇冷?
风险提示:
本网站内用户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此文为原作者或媒体授权发表于独角金融网站,且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媒体获取授权。
本网站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对本文内容有异议,请联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