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蚂蚁集团被罚款71.23亿元。
7月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的一则《金融管理部门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内容提到,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过往年度在公司治理、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从事支付结算业务、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金融管理部门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反洗钱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
图源:证监会网站
7月7日,阿里巴巴-SW(9988.HK)股价拉升,截至收盘,该股收报84.3港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升3.44%。
图源:腾讯自选股APP
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7日阿里巴巴-SW主力资金净流入8717.24万港元,超大单资金净流入1.33亿港元,大单资金净流出4556.31万港元,中单资金净流入2.37亿港元,小单资金净流入1.35亿港元。
投行对该股的评级以买入为主,近90天内共有33家投行给出买入评级,近90天的目标均价为135.07港元。中金公司最新一份研报给予阿里巴巴-SW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37港元。
随后,蚂蚁集团针对上述处罚表示,7月7日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
为补充员工激励池以持续吸引人才,同时为进一步满足股东对流动性的需求,7月8日,蚂蚁集团公告显示,将以自有资金回购现有股东的部分股份,回购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7.6%。
上一次蚂蚁集团成为焦点,还是在2020年,本已经退休的马云,为了蚂蚁集团的上市各地奔波演讲,甚至在上海外滩发表争议性的言论,但最后蚂蚁集团的IPO被按下暂停键。
过去两年间,蚂蚁集团为恢复上市做了不少的准备。
继动刀拆贷、花呗、借呗品牌隔离、人事陆续变化后,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也有了重要变动,马云不再是该集团实际控制人。
2023年1月7日,蚂蚁集团在官网发布《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公告显示,马云通过解除一系列协议,放弃了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蚂蚁集团已无实际控制人。
蚂蚁集团旗下业务包括支付宝、蚂蚁消金、网商银行、余额宝、芝麻信用等,任何一项业务都在互联网科技时代占有重要位置。然而,蚂蚁被按下暂停键这两年,估值缩水已是在所难免。
随后,蚂蚁集团针对上述处罚表示,自2020年以来,集团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各项整改,目前已完成相关整改事项。7月7日,蚂蚁集团收到金融管理部门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并将进一步夯实合规治理水平。未来,蚂蚁集团将恪守使命与初心,坚持守正创新,继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努力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群体做好服务并创造更大价值。
就在蚂蚁集团被罚71.23亿的当日,央行、国家金管局、证监会、浙江证监局对蚂蚁集团旗下公司公布了详细处罚信息。
因违反代销基金产品准入、宣传、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违反基金销售机构人员管理、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旗下蚂蚁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蚂蚁基金”)被浙江证监局罚款7368万元,同时总经理林思思对公司开展基金销售业务负有管理责任,对其给予警告,并被处罚15万元。
因违反支付账户管理规定等被警告,中国人民银行对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支付宝”)开出了超30亿元的罚单,其中没收违法所得8.31亿元,罚款22.3亿元。
另外,因违反对公司治理的相关规定、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蚂蚁集团被央行罚款1.75亿元。
同时,国家金管局的处罚信息显示,没收蚂蚁集团违法所得11.29亿元,罚款26.33亿元,罚没合计37.62亿元。
国家金管局对蚂蚁集团处罚的主要违法事实包括:一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包括:存在引人误解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未向部分客户群体明示还款要求;未按规定处理部分消费者个人信息。二是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包括: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违规参与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
图源:国家金管局网站
至此,针对蚂蚁集团及旗下公司的处罚,也由此落下帷幕。6月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有媒体报道,证监会成立工作组评估蚂蚁集团重启上市,对此问题,证监会回应称,没有这方面的评估和研究工作,但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蚂蚁集团从阿里巴巴分拆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一直是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马云个人持股比例并不高——蚂蚁集团2020年IPO招股书披露,上市发行后马云个人持股比例不超过8.8%——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协议安排控制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个合伙企业,这两个合伙企业则合计持有蚂蚁集团53.46%股权。
蚂蚁集团此前公告显示,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近期对股东上层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拆除了原控制结构,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变成了包括马云、蚂蚁高管等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在此之前,蚂蚁集团管理层已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强化了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此外,蚂蚁集团整改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承接蚂蚁小贷业务的蚂蚁消费金融105亿元增资方案获得监管批准,虽然与2021年末拟增资220亿元相比下降超百亿,但对于蚂蚁集团来说,这是2023年一个良好的开端。
十年前,乘着互联网崛起的东风,蚂蚁集团业务如鱼得水,在资本的追捧下,2015年至2018年期间,蚂蚁集团获得总计高达1400亿元的融资。2020年10月中旬,蚂蚁集团在科创板顺利过会,估值约2500亿美元,距离其登陆IPO前半个月时间,躁动的投行又提高了蚂蚁集团的估值预期,认为其将达3800-4600亿美元。
曾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IPO上市交易,受监管政策以及市场环境影响,这场市值突破万亿的资本盛宴戛然而止。当上市计划被搁置,蚂蚁集团的光环逐渐退却,其估值也受到打击。
从2021年开始,包括美国共同基金巨头富达投资、贝莱德(BlackRock)、普徕士均下调了蚂蚁集团的估值。最为悲观的则是富达投资,最新估值700亿美元,较巅峰期蒸发7成。
单从蚂蚁集团2018年6月27日的最后一轮融资金额218亿元(折合约33亿美元)、投后估值约1450亿美元来看,富达投资最新估值明显“倒挂”。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2021年6月份富达投资将蚂蚁集团估值下调至780亿美元后,2022年5月底,又一次下调蚂蚁集团估值至700亿美元。与富达投资在蚂蚁集团计划上市前给予的2350亿美元估值相比,新一期估值缩水7成。
富达投资是2018年6月22日入股蚂蚁集团C轮的一小众全球投资者之一。
下调蚂蚁集团估值的机构还包括贝莱德和普徕士。其中,参与蚂蚁集团C轮的投资方贝莱德最为乐观,在2022年3月份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从2021年的1740亿美元下调至1510亿美元,下调13%;普徕士下调的估值幅度也不低,在2022年5月其对蚂蚁集团的估值由2021年的1890亿美元下调至1120亿美元,下调幅度约40%。
图源:罐头图库
早在2015年8月,蚂蚁集团获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金浦投资、春华资本、国开金融、云锋基金等12家机构的A轮融资,额度约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投后估值近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0亿元)。
2016年4月,由建信信托和中投海外领投、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易方达基金等14家机构跟投的蚂蚁集团完成了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的B轮融资,募资额度翻了一倍,估值约7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
2018年6月22日,蚂蚁集团宣布完成1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C轮融资。此时,蚂蚁集团估值已高达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万亿元),成为万亿超级独角兽。
仅仅3年时间,估值从最初的382亿美元升至1500亿美元,增长约5倍,增速不可谓不快。
刚启动IPO时,一些投资机构将蚂蚁集团估值对标PayPal(国际支付平台,目前市值为1120.06亿美元),认为2000亿美元属于合理估值水平,更乐观的投资者在蚂蚁集团登陆IPO前半个月的时候,给出最高4600亿美元的估值。
狂奔态势止于2020年11月3日。彼时,就在蚂蚁集团距离上市“临门一脚”时突然被叫停后,这位金融科技独角兽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整改大幕,资本玩家们对蚂蚁集团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根据爱企查信息,蚂蚁集团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为350亿元,法定代表人是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的井贤栋,也是蚂蚁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
蚂蚁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支付、贷款、理财、保险、征信等,对应的主要产品是支付宝、蚂蚁消金和网商银行、余额宝与蚂蚁财富、芝麻信用等。
从蚂蚁集团IPO招股书中披露的各项业务收入占比看,小贷收入在蚂蚁集团贡献的收入无疑是最高的。不过,当《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给蚂蚁集团小贷业务戴上紧箍咒。
2022年4月,蚂蚁集团公布整改方案,涵盖旗下的支付、征信、消金等多个业务。此后,蚂蚁集团的业务进入收缩阶段,包括将花呗和借呗进行剥离、主动压降余额宝规模、关停相互宝等。
2021年6月份,蚂蚁消金获批运营,蚂蚁集团随即将花呗和借呗进行剥离,由蚂蚁消金专门负责管理。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蚂蚁消金要在1年过渡期内让这两项业务平稳有序退出。
另一个重点业务余额宝,也在进行收缩。截至2021年上半年,其规模已降至7808亿元,创下近五年规模新低。
中泰证券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蚂蚁在科技金融行业的业务分布较广、涉及的合作团队众多,整改不可能一步到位。想完全扫清监管阻碍、降低违规风险,蚂蚁还需要更多时间。
中泰证券指出,蚂蚁未来估值如有提升,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一是借贷业务商业模式的转型,从联合贷、助贷过渡到征信、技术服务,逐步转变为合规的征信业务或数据技术服务模式。整改方案中申设个人征信公司的举措,也正与这一方向符合。
其次,技术输出具备市场空间,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目前创新业务收入占比极低,尚未超过1%。蚂蚁的金融科技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数据库、区块链技术等创新业务的推进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从而带动估值提升。
最后,收入结构的调整,提升非借贷业务收入占比。目前来看,相对轻资产模式的理财业务和保险业务的收入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0年上半年,蚂蚁尚未启动上市前,在张化桥与自媒体“开甲财经”创始人张杼航撰写的《金融科技乱象》一书中,曾这样形象投行和二级市场对蚂蚁集团的热情:短期看,蚂蚁集团估值泡沫化是有可能的,但从中长期看,其估值水平将回归常识,回归到与其业务本质相符的水平。
距离蚂蚁集团上市被按下暂停键,一晃已经2年半有余,当71.23亿的罚单落地后,蚂蚁多久能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为独角金融原创作品,转载或引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及作者!未经允许擅自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独角金融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