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莹 编|李亚
5家上市险企1-11月共计实现保费约2.5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33%。
截至目前,A股5家头部上市险企前11月保费收入均已公布。
2023年1-11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计实现保费约2.52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33%,增速延续回落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受惠于市场对长期利率下行的预期,以及行业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前的销售力度,人身险销售在上半年表现强劲,但也同时透支了市场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全渠道“报行合一”下,以及10月监管再度发文降温,在此背景下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并不高,保费进账少。
2023年1-11月,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25246.76亿元,同比增长5.33%,涨幅略有下降,延续了下半年的回落趋势。
而在今年1-7月、1-8月、1-9月、1-10月,五家险企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7.89%、7.19%、6.27%、5.7%。
具体来看,前11个月,中国平安保费收入7383.78亿元,同比增长4.5%;中国人保保费收入6132.26亿元,同比增长7.3%;中国太保保费收入3987.34亿元,同比增长7.5%;中国人寿保费收入6146亿元,同比增3.9%;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597.38亿元,同比增长1.9%。
人身险业务在上市险企业务中占比较高,前11个月,五大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53万亿元,同比增长4.94%。11月份整体呈现“两升三降”格局,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的保费同比增幅分别为2.9%、2.8%、-1.2%、-12.2%、-19%。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表示,“回顾历史趋势,保费收入具有一定周期性,11月为人身险行业销售空窗期,行业目前仍处于稳步回升阶段。”近期监管针对人身险负债端陆续推出规范性政策,在此背景下,人身险企主动调整销售节奏,从产品创设、营销模式、代理人销售技能方面进行筹备,逐步淡化“一年只做一季”的粗犷营销模式,结合市场实际保险需求,促进行业常态化经营。
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险企由于受到人身险3.5%产品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开门红预收保费受限等因素影响,11月份险企保费阶段性承压。
“以往来说,从10月开始的开门红优惠力度是全年中最大的,入账也最多,但今年不一样了。”一位保险公司销售人员表示。
今年10月份,距银保渠道实现“报行合一”仅仅过去1个多月,监管部门进一步在保险公司产品备案系统中下发了《关于银保产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给“开门红”销售戴上“紧箍咒”。
一家大型险企从业人员透露,以前每天公司保费收入高达2亿,现在已经大量缩减至1千多万了。事实证明也确是如此,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11月份5家上市险企保费收入有所回落。
平安证券近期研报表示,目前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已落实,若个险和经代渠道“报行合一”实施、行业费用水平趋于一致,中小险企产品定价和费用支出相对激进、受政策影响较大,同时中小险企代理人队伍孱弱或并无代理人队伍,在费用管控趋严的背景下,业务拓展将明显受限。
在此背景下,不少销售人员直言“收入直接减半”,与此同时积极性也降低了不少。由于收入降低,为了控制成本,公司可能会裁员压降成本。据中保协编制的《保险市场观察》,今年前三季度人身险公司个险营销员人数291.03万人,同比下降19.55%。
不过,《险企高参》发现,3.0%增额终身寿险仍是目前寿险市场主力产品。据多家寿险公司人士表示,虽然现在产品定价利率较此前下降了,但其作为长周期金融产品,在资金安全、长期稳健、服务配套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除了普通型产品,市场上也涌现了较多分红型储蓄险,如太保寿险“鑫福年年”分红年金、平安人寿“御享金尊分红”增额终身寿等。
来源:险企高参
“险企高参”提供最具洞见的行业参考,致力于让保险人看得更远。
你这么好看,一定要点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企高参):寿险“两升三降”!A股5大上市险企前11月总保费2.52万,“报行合一”下开门红预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