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也要考核市值了,但是今年以来,央企保险股涨幅明显落后于四大国有银行股。”
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有望近期落地。
无论基层员工还是高层领导,都要上缴自己的KPI,一旦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央企负责人考核,央企负责人就会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通过各种手段回报投资者,提升股价。
从元旦以后同为央企的四大国有银行股价一路飙升,工商银行涨了11.48%,建设银行涨了7.33%,农业银行涨了15.85%,中国银行涨了11.72%。除了建行,都是两位数上涨。
反观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今年中国人寿涨了7%,中国人保涨了10.29%。
保险和银行都属于金融业,都是高杠杆行业,2023年末,银行业资产总额417.3万亿,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
银行主要靠利息差赚钱,贷款规模越大,利息差越高,利润就越大,所以银行员工拼命揽储。
保险公司靠保费和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也依托保费规模,规模越大,投资收益越高,保险公司利润就越多。所以,保险公司就拼命卖保险。
但无论是净息差还是投资收益,这两年都在不断下滑。
2023年第四季度,银行净息差1.69%,跌破1.7%,201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低。工农中建这些国有大行净息差更低,为1.62%。
要知道对于银行来说,净息差1.8%是一条“红线”。
2023年,保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为2.23%,综合投资收益率为3.22%。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财务投资收益率首次降至3%以下。
外部环境同样险象环生,可为啥今年保险股表现就不如银行了呢?特别是同属央企的机构?
当然,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的市盈率也高于四大国有行,中国人寿为48.75,中国人保也有11.18。这也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弹性高于银行,市场给出更高的溢价。
资本市场状况也确实限制了保险股利润空间。保险股相对于银行股弹性更大,有时候与股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天天“3000点保卫战”,保险公司投资二级市场的3万多亿资金,也跟着“提心吊胆”。
最近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一共出资500亿成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选择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愿望是良好的,但是现实就不一定了。
投资收益率靠前的保险公司主要是中小保险公司,鲜有大保险公司身影。规模越大,投资难度越大,毕竟市场上优质的可投资资产总是稀缺的,资本市场维持低位震荡,对大型机构投资者形成的挑战更大。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仅为0.53亿元,同比大降99.1%。前三季度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25.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4%。按照中国人寿自己的说法,业绩“爆雷”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权益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影响,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银行为“万业之母”,很多时候国家要求银行要支持经济发展,必须做出牺牲,不断压降净息差,估计未来银行净息差会进一步压缩。
保险公司就不同了,除了带理财功能的保险,相当于保费可以免费使用。国家最担心的就是保险公司不赚钱,最后把裤衩亏掉,还不上投保的老百姓。
但是,银行拉来的存款绝对不能投资股市,而国家天天鼓励保险资金加大入市比例。
其实,或许,可能,这才是国家对银行最大的保护?
往期推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险联社):央企要考核市值 为啥两大险企表现不如四大银行?